上半年,沈陽市屬國企主要經營指標逆勢上揚,交出一份展現韌性與活力的答卷。來自市政府國資委的最新報告顯示,12家市屬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9%,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1%,利潤總額15.77億元。
創新布局?新質生產力多點突破
增長背后,是市屬國企在關鍵領域“落子”新質生產力的堅實步伐。
地鐵集團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2億元,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的重要力量。其打造的國內首個完全市場化運作城市級地鐵“碳積分”平臺,開辟綠色出行激勵新路徑。
城投集團深度參與沈陽算力中心三期擴容,其信創項目投入運營,老虎沖循環經濟產業園更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國家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園區。
航產集團前瞻布局低空經濟,1噸級無人機“他機試飛”平臺進入滑跑試飛,全球首架混合動力傾轉涵道式eVTOL飛行器項目啟動詳細設計。其謀劃的東北首條無人機血液運輸航線實現首航,開辟生命通道新維度。
盛京金控以基金“森林”滋養產業生態,助力沈陽集成電路產業補鏈,推動億方聯創落地、富創精密收購。其戰略收購宏圖創展,率先蹚出“國企資源+民企技術”混改新路,與東軟共建的“盛情康養”平臺,劍指東北領先智慧養老服務標桿。
沈汽集團攜手吉利遠程引入甲醇增程技術,與TCL合資的智能座艙基地投入運營,為傳統優勢注入智能基因。
盛京資產推進東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運營和產業園項目建設,積極打造“一樞紐、四中心”。
產投集團緊抓“銀發經濟”機遇,同時以“投貸同動”模式為科技城企業輸血12.88億元。
民生為本 城市服務能級再提升
服務民生福祉,國企擔當持續彰顯。
水務集團依托GIS系統精準調度,供水2.95億立方米,水質合格率100%,污水處理1419萬立方米,守護城市水脈。
燃氣集團供應燃氣4.9億立方米,免費為居民安裝智能燃氣表13.3萬塊、過流閥12萬個、長壽命連接管20.8萬根、補充燃氣報警器10.2萬臺,筑牢安全防線。其96177服務專線深度融入AI技術,構建高效服務新場景。
地鐵集團線網日均客運量達180.04萬人次,累計運送乘客3.26億人次,承載城市通勤主干。
副食集團引進先進的GPS分揀系統及AGV智能搬運機器人,增強服務城市發展動能。
文體旅集團助力全民閱讀,“翰林探書”系列短視頻為城市增添書香。
盛京銀行全新推出“盛情社區”微信小程序,集成110類政務服務,覆蓋50萬活躍用戶,將銀行服務深度融入社區生活毛細血管。
改革攻堅 深挖潛能激發新動能
面對挑戰,國資系統在關鍵環節全力突破,為增長提供制度保障。
引資渠道拓寬:地鐵集團成功落地東北首單險資合作項目,首期10億元資金已成功放款;盛京金控、盛京資產、產投集團信用評級躍升至AAA和AA+,打開資本市場融資空間。
存量資產盤活:上半年盤活土地房產超41.1萬平方米,激活資產價值22.98億元,增加收益8.8億元,完成740處共49.97萬平方米土地房產確權,夯實家底。
虧損治理見效:市政府國資委組建治虧工作專班,成立“扭虧增效先鋒隊”,建立專項機制,上半年納入治理范圍的虧損子企業利潤總額比2024年同期減虧1.43億元,推動虧損企業治理取得實效。
監管效能提升:創新打造全省首個“陽光采購”平臺,實現對國企采購“動態管理、一網監察、智慧監督”,并與市紀委監委、市委巡察辦、市審計局深化“四方聯動”監督協同機制。
上半年,地鐵、副食、航產等6家企業作為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被通報表揚,成為沈陽國企銳意進取的縮影。下半年,沈陽市國資國企將持續聚焦增強核心功能與提升核心競爭力,深化布局優化、央地合作等五大改革任務,在引資、盤活、扭虧、監督四個突破口持續發力,為沈陽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注入澎湃的國資動能。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