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在大東區時代文倉城市書房門前,一輛印著“星云互聯”字樣的藍色小巴安靜停靠。記者深吸一口氣,拉開車門——駕駛座上空無一人,方向盤卻在眼前微微轉動。這就是沈陽首條紅色文旅自動駕駛專線的L4級“AI司機”,它將載著記者開啟一段科技與歷史交融的奇妙旅程。
無人駕駛艙內,方向盤自主起舞
車廂內,一塊大屏實時投射著360°全息路況:行人、車輛、信號燈,周遭世界以數字影像清晰流轉。“別看駕駛座沒人,‘AI司機’就在我們身邊。”星云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公司總經理申湛拍著身旁的設備箱介紹,“它由‘大腦’和‘眼睛’組成。車頂的激光雷達、攝像頭矩陣是感知魔方,200米范圍內無死角掃描;車內控制器是決策中樞,毫秒間完成避障、跟車、轉彎。”
當小巴平穩起步,方向盤流暢地自動旋轉。行至路口,它精準識別紅燈緩緩剎停;前方突然出現障礙物,車輛絲滑變道繞行,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安全仍是首位,”申湛指向車廂中部的安全員,“他監控運行,緊急情況可一鍵制動。”
紅色專線啟動,打造車輪上的歷史課堂
車窗掠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肅穆輪廓。這條串聯多個地標的專線,正是沈陽大東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戩謀劃的“智慧棋局”。“我們不僅要‘運人’,更要‘傳神’,”陳戩如是說,“車內打造‘移動紅色課堂’,沉浸式影音讓歷史場景‘活’起來。未來游客掃描座椅二維碼,還能獲取定制化講解。”
在沈陽市工信局汽車處副處長史德祥看來,這條專線是沈陽“車路云一體化”落地的關鍵一步:“沈陽入選國家首批試點后,已建成130公里智慧路網,覆蓋97個路口,部署1400余臺路側設備。4.5萬座5G基站織就信息高速網,讓‘聰明的車’暢行‘智慧的路’。”史德祥透露,大東區作為核心承載區,將開放130公里路段的路權,打造東北首個全域自動駕駛開放區。
“文商旅”新生態,自動駕駛撬動未來城
在時代文倉城市書房終點站,運營藍圖徐徐展開。申湛描繪了智能網聯的“文商旅”未來發展閉環:自動駕駛接駁車串聯景點,乘客掃碼預訂特色餐飲;車廂變身移動商鋪,本地文創產品觸手可及;空座預約、廣告推送創造多元收益。“星云互聯東北總部已落地沈陽,將建設車載研發中心與全國結算中心。”他透露,企業擬投資1.5億元深耕這片熱土。
更廣闊的圖景在全市鋪陳。史德祥列舉了鐵西區中德公園的無人清掃車、渾南區的無人售賣車、沈北新區的無人接駁車:“我們搭建了云控平臺,打通車-路-云數據鏈;成立智能網聯研究院,30家鏈上企業聚集生態園。目標很明確——讓沈陽從汽車制造重鎮升級為智能網聯產業高地。”
回程時,夕陽為自動駕駛小巴鍍上金邊。透過前方自主旋轉的方向盤,記者仿佛看見科技之輪正帶動整座城市奔向未來。當歷史烽煙與數字洪流在車廂交匯,沈陽在“車路云”的奏鳴曲中,已悄然駛入智能交通新時代。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